近期,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各項數據向好,行業內上市公司的股價卻走出了“塌方”之勢。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去年至今,申萬工程機械三級指數從1745.33高點暴跌至最低911.66點,最大跌幅接近腰斬。具體到個股,跌幅更加慘烈。
實際上,工程機械行業多項數據今年已經探底回升,但股價走勢卻依然與行業基本面背離而行。資金奪路而逃,是行業周期魔咒還是上市公司成長空間受限?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實地調研了行業內三大龍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一探究竟。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家基建開工數據前兩個月節節高升,行業經營基本面平穩向上,海外市場正在形成有效支撐,中遠期邏輯電動化趨勢也出現兌現曙光。雖然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并不改變業內對今年走勢“偏樂觀”的判斷:疫情可能會阻滯進程,但全年“前低后高”趨勢不變。
對于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工程機械作為國家制造業“重器”,也是中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暫時未獲得與其地位相匹配的估值”。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工程機械板塊動態PE(市盈率)平均為17倍左右,上述3家龍頭企業動態PE均在9倍以下。

忙碌的“18號廠房”
3月17日,證券時報記者來到三一重工位于長沙經開區的18號廠房。該工廠被譽為“全球最聰明的廠房”,是三一重工數字化制造的范本。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通過多道疫情防檢程序才來到廠房門口,往里看去,就會發現這里的布局跟傳統工廠迥異。
18號廠房是打通兩個老廠房建設而成。長約1000米、寬約100米的廠房,各道工序南北向平行排列,除了部分裝配工位,其余產線工人并不多。在工廠的柔性生產島內,100多臺機器人精準、有序地運行。
三一重工董秘辦主任崔景魁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在數字化加持下,這個工廠實現了從一塊鋼板進來到一臺整車出去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下線一輛泵車只要45分鐘。
廠房中間是46米長、26米高的智能大屏。崔景魁介紹,該大數據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查看三一全國各地生產車間的運營管理數據,還可以查看車間內每一臺機器的作業狀態,并且能對售出設備使用中的作業率、利用率、維修及時率等情況了如指掌。
三一重工正是基于海量匯聚的設備大數據發布了“挖掘機指數”,每個月都要將數據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成為政府部門制定宏觀政策的依據之一,被稱為“中國經濟晴雨表”。
記者在智能屏上看到,入網設備總數為78.5萬臺,當日實時在線設備數量24.99萬臺。“相較于去年年底,現在車間已經忙碌起來。3月產能相對1月份大幅提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現在肯定不是生產最高峰狀態,去年最高月產達到將近800臺。
日夜運轉的高機工業園
3月21日,記者冒雨趕赴中聯重科望城工業園,這里主要生產工程機械的一個細分品類高空作業機械(以下簡稱高機)。
進入園區,記者發現職工正排著長隊進行核酸檢測。中聯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表示,雖然園區要求進行全員檢測,但這里并不處于長沙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中心,“生產沒有受到影響”。
記者跟隨王建來到剪叉式高機車間,生產線上布滿了焊接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RGV(有軌制導車輛)、空中EMS輸送線等設備,生產工序以自動智能為主。
王建透露,因為高機是近年銷售增速最快的工程機械品種,海內外市場同時爆發,導致目前產能嚴重不足,“我們正在通過人員招聘和技改投入增加產能”。
王建介紹,目前這個車間采用一班制,正在進行一些調整,4月份產能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70%。產銷兩旺之下,王建表示,今年的目標產值要比去年翻一番。
記者看到,工廠的東北角堆滿已經打包好的剪叉式高機,王建低頭看了看包裝上的標簽說,這都是銷往巴西的產品。目前,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海外訂單已達4億多元。
國內市場方面,王建說,華南、華東市場持續擴張,西北區域,尤其是新疆等地開年以來對高機需求大增,一季度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走到廠房門外,一輛輛等待產品裝車的物流卡車,已經排到了園區門口。因為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增,物流不得不日夜轉運。王建說,這條生產線將很快遷往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同時新增兩條產線,“這樣,產能的問題就可解決了”。
基建拉動,全年“前低后高”
工程機械下游主要是基建、房地產、礦山等,需求占比分別為45%、 20%、20%。從短期邏輯來看,工程機械受基建投資的影響最大。
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預測,2022年也許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比較好的一年,“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將是非常重大的機遇。”
再加上今年GDP增長的目標是5.5%,受訪企業人士普遍認為,全年“穩增長”的政策已經非常清晰。
那么,對企業而言,“適度超前的基建投資”啟動進度如何,又將何時傳導至工程機械行業?
“開年以來開工率每周節節高升,甚至好于去年”,三一重工董秘蔡盛林表示,目前挖掘機的開工率已經高于70%。
但是,由于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復,部分區域因為防疫政策趨嚴,導致開工率有所下降。多位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如2020年一樣,基建投資拉動起來的需求,疫情只能將其延后,而不會消失,這也是行業全年“前低后高”走勢的底層邏輯。
“總的來說,目前基建開工數據與適度超前的政策相匹配”,蔡盛林說,行業熱度正在升溫,“一鍋水已經在燒了”。
回看2020年行業曲線,彼時疫情在3月份得到控制后,工程機械設備補償性需求釋放,國家基建投資持續加碼,全年行業增速達到30%,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大年”。
徐工機械人士向記者表示,重大項目投資清單公布之后,還要經歷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階段,“只有進入招投標環節才會購買工程機械,目前還看不出基建投資對銷售有太大的拉動作用。”
考慮受疫情防控影響,蔡盛林認為,上述傳導的時間需要大概1個月到1個季度之間,如果開工率繼續上升的話,最快第二季度工程機械會逐步進入銷售旺季。
“今年總體我們感覺行業景氣度還行。”徐工機械上述人士介紹,今年公司銷售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變化:目前挖掘機、攪拌車、起重機械銷售情況一般,但起重機械、壓實機械、路面機械、消防機械的銷售增長還不錯,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高空作業平臺業務每年都實現了翻番增長,“再加上出口情況大幅改善,我們認為今年銷售增長可以預期。”
海外市場值得期待
海外市場是工程機械行業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結構性亮點。數據顯示,去年挖掘機出口銷量6.84萬臺,同比增長97%。今年開年,相比內銷,出口仍保持高增長態勢。
“1~2月份的出口數據超預期。”蔡盛林說,更好的現象是,今年國際出口毛利率已經高于國內,“這說明出口工程機械競爭力大幅增加,并開始進軍全球中高端市場。”
徐工機械今年出口業務表現同樣優秀。在此之前,徐工機械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一帶一路”國家,占比達到65%~70%左右。如今出口業務也出現了新變化,歐美市場銷售增長成為新的看點。
去年10月19日,徐工機械公告,擬出資9900萬美元設立徐工美國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美國是工程機械銷售額最大的市場,也是徐工機械志在必得的市場。”
“歐美國家也在大力搞基建,”徐工機械人士強調說,目前公司圍繞開拓美國市場做了很多工作,“現在我們也拿到了一些訂單,未來兩三年我們都覺得歐美是不錯的市場。”
蔡盛林認為,近年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進程加速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國內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固,海外的市場拓展空間較大,比如三一重工的挖掘機在海外市占率6%左右,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提升;二是全球主要國家大多因為疫情推出了刺激政策,增加了海外市場需求;三是中國的工程機械具備良好成本優勢,品牌也逐步得到全球市場認可,產品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工程機械頭部企業目前的主戰略基本上都是向海外特別是歐美市場聚焦,所以海外行情的持續性可以期待。”蔡盛林表示,近年,三一重工歐美市場出口增速每年都高于100%。
根據目前三一重工海外營收增速,市場預計2022年公司國際業務占總營收比例將突破30%。
那么海外市場能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嗎?向文波認為,“工程機械企業可以通過國際化對沖國內市場周期性調整的影響。”
蔡盛林也表示,海外市場在這一輪經濟周期里面起到了比較好的“托底效應”,也是公司未來計劃深耕的區域,“但當行業周期往上走的時候,因為需求總量龐大,國內仍然會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
電動化帶來增量邏輯
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性,還體現在產品更新換代跨度較長。工程機械產品更新周期一般在8~10年,2016年~2021年行業高速增長,是因為除基建、房產的增量邏輯外還疊加了產品更換的存量邏輯。但在換代高峰過去后的5~10年,工程機械企業該怎么去應對換機低谷期,兌現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
答案是電動化。三一重工人士甚至認為,電動化趨勢已在眼前,不能僅視為長期邏輯。“電動化戰略是我們今年的重要部署”,蔡盛林介紹,預計2022年電動化機械產品比例將占到公司整體銷售的5%左右。
從電動化率較高的工程車輛產品來看。根據市場預測,2025年工程車輛電動化滲透率將達到25%,以整個行業保有量來測算,2022年~2025年板塊累計總規模將達2500億元~3000億元之間。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挖掘機產品電動化也在加快進程。
“大家已經普遍認識并接受電動機械產品。”徐工機械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有些區域、工廠開始集中采購新能源機械,“他們有替換的需求,我們也有更新的動力。從中長期來看,這是個很明顯的趨勢。”
三一重工人士認為,電動化還不僅僅是換代的存量邏輯,同樣會帶來增量市場。一方面電動化產品價格更高,以混凝土攪拌車為例,電動產品毛利率高出傳統產品10%以上,價值提升將帶動行業體量的擴張;另一方面,隨著電動化、數字化的行業滲透,工程機械產品將更加多元化、智能化,適用人群增加,并應用于更多場景。
如近兩年增速最快的高空作業機械,因為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而能運用于更多除基建與房產外的領域,比如裝飾、廣告等,從而導致需求大增,市場容量快速增長。
對于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性,蔡盛林認為,跟上一輪周期相比,行業本次不會產生“深V”走勢。因為現在行業需求多元化,從比較依賴房地產開始轉向基建、市政建設、環保、礦山、農田、水利等多領域,應用場景大幅增加,“加上海外市場托底,周期走勢應該是平滑的圓弧底”。
一位匿名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從短、中、長三方面邏輯來看,工程機械行業基本面并未出現“塌方式”危機,企業正在通過多種方式找到新的增長空間,平滑周期曲線,“二級市場工程機械行業目前走勢更多是情緒化的博弈,并未真正反映行業價值。”他認為,投資工程機械行業的正確方法是:在充分了解行業、企業后,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來源:證券時報
數據向好股價“塌方” 工程機械行業拐點何時到來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近期,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各項數據向好,行業內上市公司的股價卻走出了“塌方”之勢。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去年至今,申萬工程機械三級指數從1745.33高點暴跌至最低911.66點,最大跌幅接近腰斬。具體到個股,跌幅更加慘烈。
實際上,工程機械行業多項數據今年已經探底回升,但股價走勢卻依然與行業基本面背離而行。資金奪路而逃,是行業周期魔咒還是上市公司成長空間受限?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實地調研了行業內三大龍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一探究竟。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家基建開工數據前兩個月節節高升,行業經營基本面平穩向上,海外市場正在形成有效支撐,中遠期邏輯電動化趨勢也出現兌現曙光。雖然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并不改變業內對今年走勢“偏樂觀”的判斷:疫情可能會阻滯進程,但全年“前低后高”趨勢不變。
對于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工程機械作為國家制造業“重器”,也是中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暫時未獲得與其地位相匹配的估值”。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工程機械板塊動態PE(市盈率)平均為17倍左右,上述3家龍頭企業動態PE均在9倍以下。
忙碌的“18號廠房”
3月17日,證券時報記者來到三一重工位于長沙經開區的18號廠房。該工廠被譽為“全球最聰明的廠房”,是三一重工數字化制造的范本。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通過多道疫情防檢程序才來到廠房門口,往里看去,就會發現這里的布局跟傳統工廠迥異。
18號廠房是打通兩個老廠房建設而成。長約1000米、寬約100米的廠房,各道工序南北向平行排列,除了部分裝配工位,其余產線工人并不多。在工廠的柔性生產島內,100多臺機器人精準、有序地運行。
三一重工董秘辦主任崔景魁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在數字化加持下,這個工廠實現了從一塊鋼板進來到一臺整車出去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下線一輛泵車只要45分鐘。
廠房中間是46米長、26米高的智能大屏。崔景魁介紹,該大數據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查看三一全國各地生產車間的運營管理數據,還可以查看車間內每一臺機器的作業狀態,并且能對售出設備使用中的作業率、利用率、維修及時率等情況了如指掌。
三一重工正是基于海量匯聚的設備大數據發布了“挖掘機指數”,每個月都要將數據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成為政府部門制定宏觀政策的依據之一,被稱為“中國經濟晴雨表”。
記者在智能屏上看到,入網設備總數為78.5萬臺,當日實時在線設備數量24.99萬臺。“相較于去年年底,現在車間已經忙碌起來。3月產能相對1月份大幅提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現在肯定不是生產最高峰狀態,去年最高月產達到將近800臺。
日夜運轉的高機工業園
3月21日,記者冒雨趕赴中聯重科望城工業園,這里主要生產工程機械的一個細分品類高空作業機械(以下簡稱高機)。
進入園區,記者發現職工正排著長隊進行核酸檢測。中聯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表示,雖然園區要求進行全員檢測,但這里并不處于長沙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中心,“生產沒有受到影響”。
記者跟隨王建來到剪叉式高機車間,生產線上布滿了焊接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RGV(有軌制導車輛)、空中EMS輸送線等設備,生產工序以自動智能為主。
王建透露,因為高機是近年銷售增速最快的工程機械品種,海內外市場同時爆發,導致目前產能嚴重不足,“我們正在通過人員招聘和技改投入增加產能”。
王建介紹,目前這個車間采用一班制,正在進行一些調整,4月份產能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70%。產銷兩旺之下,王建表示,今年的目標產值要比去年翻一番。
記者看到,工廠的東北角堆滿已經打包好的剪叉式高機,王建低頭看了看包裝上的標簽說,這都是銷往巴西的產品。目前,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海外訂單已達4億多元。
國內市場方面,王建說,華南、華東市場持續擴張,西北區域,尤其是新疆等地開年以來對高機需求大增,一季度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走到廠房門外,一輛輛等待產品裝車的物流卡車,已經排到了園區門口。因為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增,物流不得不日夜轉運。王建說,這條生產線將很快遷往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同時新增兩條產線,“這樣,產能的問題就可解決了”。
基建拉動,全年“前低后高”
工程機械下游主要是基建、房地產、礦山等,需求占比分別為45%、 20%、20%。從短期邏輯來看,工程機械受基建投資的影響最大。
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預測,2022年也許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比較好的一年,“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將是非常重大的機遇。”
再加上今年GDP增長的目標是5.5%,受訪企業人士普遍認為,全年“穩增長”的政策已經非常清晰。
那么,對企業而言,“適度超前的基建投資”啟動進度如何,又將何時傳導至工程機械行業?
“開年以來開工率每周節節高升,甚至好于去年”,三一重工董秘蔡盛林表示,目前挖掘機的開工率已經高于70%。
但是,由于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復,部分區域因為防疫政策趨嚴,導致開工率有所下降。多位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如2020年一樣,基建投資拉動起來的需求,疫情只能將其延后,而不會消失,這也是行業全年“前低后高”走勢的底層邏輯。
“總的來說,目前基建開工數據與適度超前的政策相匹配”,蔡盛林說,行業熱度正在升溫,“一鍋水已經在燒了”。
回看2020年行業曲線,彼時疫情在3月份得到控制后,工程機械設備補償性需求釋放,國家基建投資持續加碼,全年行業增速達到30%,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大年”。
徐工機械人士向記者表示,重大項目投資清單公布之后,還要經歷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階段,“只有進入招投標環節才會購買工程機械,目前還看不出基建投資對銷售有太大的拉動作用。”
考慮受疫情防控影響,蔡盛林認為,上述傳導的時間需要大概1個月到1個季度之間,如果開工率繼續上升的話,最快第二季度工程機械會逐步進入銷售旺季。
“今年總體我們感覺行業景氣度還行。”徐工機械上述人士介紹,今年公司銷售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變化:目前挖掘機、攪拌車、起重機械銷售情況一般,但起重機械、壓實機械、路面機械、消防機械的銷售增長還不錯,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高空作業平臺業務每年都實現了翻番增長,“再加上出口情況大幅改善,我們認為今年銷售增長可以預期。”
海外市場值得期待
海外市場是工程機械行業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結構性亮點。數據顯示,去年挖掘機出口銷量6.84萬臺,同比增長97%。今年開年,相比內銷,出口仍保持高增長態勢。
“1~2月份的出口數據超預期。”蔡盛林說,更好的現象是,今年國際出口毛利率已經高于國內,“這說明出口工程機械競爭力大幅增加,并開始進軍全球中高端市場。”
徐工機械今年出口業務表現同樣優秀。在此之前,徐工機械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一帶一路”國家,占比達到65%~70%左右。如今出口業務也出現了新變化,歐美市場銷售增長成為新的看點。
去年10月19日,徐工機械公告,擬出資9900萬美元設立徐工美國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美國是工程機械銷售額最大的市場,也是徐工機械志在必得的市場。”
“歐美國家也在大力搞基建,”徐工機械人士強調說,目前公司圍繞開拓美國市場做了很多工作,“現在我們也拿到了一些訂單,未來兩三年我們都覺得歐美是不錯的市場。”
蔡盛林認為,近年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進程加速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國內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固,海外的市場拓展空間較大,比如三一重工的挖掘機在海外市占率6%左右,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提升;二是全球主要國家大多因為疫情推出了刺激政策,增加了海外市場需求;三是中國的工程機械具備良好成本優勢,品牌也逐步得到全球市場認可,產品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工程機械頭部企業目前的主戰略基本上都是向海外特別是歐美市場聚焦,所以海外行情的持續性可以期待。”蔡盛林表示,近年,三一重工歐美市場出口增速每年都高于100%。
根據目前三一重工海外營收增速,市場預計2022年公司國際業務占總營收比例將突破30%。
那么海外市場能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嗎?向文波認為,“工程機械企業可以通過國際化對沖國內市場周期性調整的影響。”
蔡盛林也表示,海外市場在這一輪經濟周期里面起到了比較好的“托底效應”,也是公司未來計劃深耕的區域,“但當行業周期往上走的時候,因為需求總量龐大,國內仍然會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
電動化帶來增量邏輯
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性,還體現在產品更新換代跨度較長。工程機械產品更新周期一般在8~10年,2016年~2021年行業高速增長,是因為除基建、房產的增量邏輯外還疊加了產品更換的存量邏輯。但在換代高峰過去后的5~10年,工程機械企業該怎么去應對換機低谷期,兌現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
答案是電動化。三一重工人士甚至認為,電動化趨勢已在眼前,不能僅視為長期邏輯。“電動化戰略是我們今年的重要部署”,蔡盛林介紹,預計2022年電動化機械產品比例將占到公司整體銷售的5%左右。
從電動化率較高的工程車輛產品來看。根據市場預測,2025年工程車輛電動化滲透率將達到25%,以整個行業保有量來測算,2022年~2025年板塊累計總規模將達2500億元~3000億元之間。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挖掘機產品電動化也在加快進程。
“大家已經普遍認識并接受電動機械產品。”徐工機械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有些區域、工廠開始集中采購新能源機械,“他們有替換的需求,我們也有更新的動力。從中長期來看,這是個很明顯的趨勢。”
三一重工人士認為,電動化還不僅僅是換代的存量邏輯,同樣會帶來增量市場。一方面電動化產品價格更高,以混凝土攪拌車為例,電動產品毛利率高出傳統產品10%以上,價值提升將帶動行業體量的擴張;另一方面,隨著電動化、數字化的行業滲透,工程機械產品將更加多元化、智能化,適用人群增加,并應用于更多場景。
如近兩年增速最快的高空作業機械,因為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而能運用于更多除基建與房產外的領域,比如裝飾、廣告等,從而導致需求大增,市場容量快速增長。
對于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性,蔡盛林認為,跟上一輪周期相比,行業本次不會產生“深V”走勢。因為現在行業需求多元化,從比較依賴房地產開始轉向基建、市政建設、環保、礦山、農田、水利等多領域,應用場景大幅增加,“加上海外市場托底,周期走勢應該是平滑的圓弧底”。
一位匿名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從短、中、長三方面邏輯來看,工程機械行業基本面并未出現“塌方式”危機,企業正在通過多種方式找到新的增長空間,平滑周期曲線,“二級市場工程機械行業目前走勢更多是情緒化的博弈,并未真正反映行業價值。”他認為,投資工程機械行業的正確方法是:在充分了解行業、企業后,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來源:證券時報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