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被視為前景廣闊的新一代燃料,為了推動氫的普及,日本和歐盟(EU)將著手制定生產設備和運輸技術等的國際標準。主導制定純度和安全性等氫的使用規(guī)則,以提高日歐的競爭力。為了配合政府的行動,川崎重工和德國戴姆勒卡車控股公司將簽署氫供應合作文件。
在煉鐵、化工等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行業(yè),氫作為可代替化石燃料的燃料備受期待。氫還可以用作燃料電池汽車、飛機的合成燃料。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利用電解水設備制造的“綠氫”預計將會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日本經濟產業(yè)相齋藤健和歐盟委員會能源委員西姆森將于近期舉行會談,就制定截至2040年前后的使用氫的聯(lián)合路線圖達成協(xié)議。最早將于夏季開始討論,設想列入國際標準、企業(yè)間合作、培育氫市場等內容。
目前全球尚未確立明確的與氫相關的國際標準,日歐將通過率先建立規(guī)則,在市場開發(fā)方面占據(jù)有利地位。氫掌握著脫碳的關鍵,為氫制定國際標準,有望成為對抗中國等以低價為競爭力的國家的手段。
會談時,將由負責日本和歐盟的研發(fā)支援、安全管理、氫與現(xiàn)有燃料的價格差支援等的政府機構簽署備忘錄。
具體而言,將在(1)電解水制氫設備;(2)把氫充入氫能卡車等車輛的技術;(3)液化氫等的運輸技術;(4)氫發(fā)動機等的燃燒技術等領域收集并共享制定標準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
燃料電池車所需的氫的純度等質量標準也是討論的方向。在電解水設備方面,制定防止有毒氣體泄漏事故的安全性要求、關于氫生產效率的標準成為選項。
企業(yè)間合作也起到推動作用。在日本歐盟會談期間,川崎重工業(yè)與戴姆勒卡車將簽署就建立液態(tài)氫供應鏈開展調查的備忘錄。目標是在2030年代初期建立面向歐洲的氫供應鏈。
氫在氣態(tài)時體積大,要大量運輸需要進行液化。川崎重工擁有液化氫的運輸船和儲罐技術。戴姆勒卡車擅長燃料電池(FC)卡車。雙方計劃把在中東等地生產的氫運往歐洲。
這是川崎重工首次與海外簽訂氫供應鏈備忘錄。目前的重點是建立從海外運輸氫到日本的供應鏈。新的目標是開拓可再生能源普及落后于預期、氫越來越受關注的歐洲市場。
據(jù)美國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30年汽車等交通工具使用的氫量將達到1300萬噸,是2020年(100萬噸)的13倍。到2050年,使用量將激增至1億4700萬噸,激增至2020年的147倍。
日本和歐盟將著手制定氫的國際標準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氫被視為前景廣闊的新一代燃料,為了推動氫的普及,日本和歐盟(EU)將著手制定生產設備和運輸技術等的國際標準。主導制定純度和安全性等氫的使用規(guī)則,以提高日歐的競爭力。為了配合政府的行動,川崎重工和德國戴姆勒卡車控股公司將簽署氫供應合作文件。
在煉鐵、化工等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行業(yè),氫作為可代替化石燃料的燃料備受期待。氫還可以用作燃料電池汽車、飛機的合成燃料。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利用電解水設備制造的“綠氫”預計將會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日本經濟產業(yè)相齋藤健和歐盟委員會能源委員西姆森將于近期舉行會談,就制定截至2040年前后的使用氫的聯(lián)合路線圖達成協(xié)議。最早將于夏季開始討論,設想列入國際標準、企業(yè)間合作、培育氫市場等內容。
目前全球尚未確立明確的與氫相關的國際標準,日歐將通過率先建立規(guī)則,在市場開發(fā)方面占據(jù)有利地位。氫掌握著脫碳的關鍵,為氫制定國際標準,有望成為對抗中國等以低價為競爭力的國家的手段。
會談時,將由負責日本和歐盟的研發(fā)支援、安全管理、氫與現(xiàn)有燃料的價格差支援等的政府機構簽署備忘錄。
具體而言,將在(1)電解水制氫設備;(2)把氫充入氫能卡車等車輛的技術;(3)液化氫等的運輸技術;(4)氫發(fā)動機等的燃燒技術等領域收集并共享制定標準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
燃料電池車所需的氫的純度等質量標準也是討論的方向。在電解水設備方面,制定防止有毒氣體泄漏事故的安全性要求、關于氫生產效率的標準成為選項。
企業(yè)間合作也起到推動作用。在日本歐盟會談期間,川崎重工業(yè)與戴姆勒卡車將簽署就建立液態(tài)氫供應鏈開展調查的備忘錄。目標是在2030年代初期建立面向歐洲的氫供應鏈。
氫在氣態(tài)時體積大,要大量運輸需要進行液化。川崎重工擁有液化氫的運輸船和儲罐技術。戴姆勒卡車擅長燃料電池(FC)卡車。雙方計劃把在中東等地生產的氫運往歐洲。
這是川崎重工首次與海外簽訂氫供應鏈備忘錄。目前的重點是建立從海外運輸氫到日本的供應鏈。新的目標是開拓可再生能源普及落后于預期、氫越來越受關注的歐洲市場。
據(jù)美國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30年汽車等交通工具使用的氫量將達到1300萬噸,是2020年(100萬噸)的13倍。到2050年,使用量將激增至1億4700萬噸,激增至2020年的147倍。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