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國家發改委通過了《海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推動海南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0年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與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求相比,海南交通運輸發展仍有一定差距,綜合交通網絡存在結構性矛盾。東部地區骨干通道能力不足,中部地區路網覆蓋不足,跨瓊州海峽運輸受天氣影響通而不暢,海口、三亞機場能力飽和,港口功能定位及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
具體的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高速環島、海口和三亞之間1.5小時快速通達,高速鐵路客運量4000萬人;公路通車里程4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0公里,“豐”字型+環線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達到80個;民用運輸機場達到5個,建成以海口、三亞、瓊海等機場為核心,其他機場和通用機場為補充的綜合機場體系,成為通達全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樞紐。
依據上述目標,未來五年內,海南的機場、公路、鐵路和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一波迅速發展期,集中的項目批量進入規劃、審批和施工建設環節,這將極大地刺激海南工程機械市場的需求增長,我們預計海南將成為中國下一個工程機械市場的增長極,我們對十四五期間的海南工程機械市場,持非常樂觀的期待。

完善海南綜合交通網絡布局
在已建成的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田”字型運輸通道骨架基礎上,建設橫向公路通道,研究縱向鐵路通道,形成“豐”字型+環線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格局。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充分利用既有環島高速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并實現與機場、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的無縫銜接。加快推進“海澄文”綜合經濟圈和“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爭取“十四五”開工建設。
完善公路網絡質量。在“田”字型公路基礎上,形成“豐”字型+環線的高等級公路格局,連通港口、機場、航天城、產業園、旅游景區等。完善普通公路網絡,建設村村通暢、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提高覆蓋水平。
海南綜合運輸通道布局
外環主通道
環島綜合運輸通道,起自海口,經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東方、洋浦、臨高,環繞至海口止,由海口通過跨海輪渡等方式與內地湛江連接。
“豐”字形主通道
一縱:海口經瓊中至三亞運輸通道,起自海口,經屯昌、瓊中、五指山、保亭,至三亞。
三橫:文昌至臨高運輸通道,起自文昌,經定安、澄邁,至臨高。瓊海至洋浦運輸通道,起自瓊海,經屯昌、儋州,至洋浦。陵水至東方運輸通道,起自陵水,經保亭、五指山、樂東,至東方。
海南綜合運輸通道建設項目
鐵路
規劃建設洋浦至儋州鐵路。規劃研究海口至三亞中線鐵路。研究以海口、三亞市為核心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規劃方案。開展跨瓊州海峽鐵路建設方案研究。
公路
建成瓊海經瓊中至洋浦高速公路。建設文昌經定安、澄邁至臨高,陵水經保亭、五指山、樂東至東方等高等級公路。建設海口經定安至瓊海、海口經澄邁至儋州、陵水經三亞至樂東等環島高速公路重點路段升級改造工程。研究推進環島高速公路向重點港。
建設海南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構建以海口、三亞全國性綜合樞紐為主,洋浦、文昌、瓊海、東方、瓊中、三沙等為基礎的綜合交通樞紐框架,延伸輻射范圍,提升戰略保障功能和國際服務能力。推進現代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加強鐵路車站與機場、大型客運碼頭、公路客運站等設施同站布置和無縫銜接,大力推廣“立體布局”“同臺換乘”模式,實現旅客便捷中轉換乘。建設海口、三亞、洋浦等國家物流樞紐。
海南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項目
港口
建設海口港、洋浦港集裝箱碼頭工程,以及海口港綜合客運樞紐、滾裝碼頭工程等。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構建便捷高效郵輪母港配套交通網絡。
機場
建設海口美蘭機場擴建工程。加快推進三亞新機場前期工作。開展儋州機場、東方/五指山機場前期工作。
創新投融資模式保證建設資金到位
根據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依法合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交通項目建設、運營和維護。研究建立交通基礎設施公益性、政策性補貼機制,完善交通設施用地綜合開發配套政策,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便利條件。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政策性、開發性等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支持力度,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支持保險資金通過債權、股權等多種方式參與海南重大通基礎設施建設。
下一個工程機械市場增長極——《海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獲批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2020年9月29日,國家發改委通過了《海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推動海南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0年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與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求相比,海南交通運輸發展仍有一定差距,綜合交通網絡存在結構性矛盾。東部地區骨干通道能力不足,中部地區路網覆蓋不足,跨瓊州海峽運輸受天氣影響通而不暢,海口、三亞機場能力飽和,港口功能定位及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
具體的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高速環島、海口和三亞之間1.5小時快速通達,高速鐵路客運量4000萬人;公路通車里程4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0公里,“豐”字型+環線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達到80個;民用運輸機場達到5個,建成以海口、三亞、瓊海等機場為核心,其他機場和通用機場為補充的綜合機場體系,成為通達全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樞紐。
依據上述目標,未來五年內,海南的機場、公路、鐵路和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一波迅速發展期,集中的項目批量進入規劃、審批和施工建設環節,這將極大地刺激海南工程機械市場的需求增長,我們預計海南將成為中國下一個工程機械市場的增長極,我們對十四五期間的海南工程機械市場,持非常樂觀的期待。
完善海南綜合交通網絡布局
在已建成的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田”字型運輸通道骨架基礎上,建設橫向公路通道,研究縱向鐵路通道,形成“豐”字型+環線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格局。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充分利用既有環島高速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并實現與機場、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的無縫銜接。加快推進“海澄文”綜合經濟圈和“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爭取“十四五”開工建設。
完善公路網絡質量。在“田”字型公路基礎上,形成“豐”字型+環線的高等級公路格局,連通港口、機場、航天城、產業園、旅游景區等。完善普通公路網絡,建設村村通暢、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提高覆蓋水平。
海南綜合運輸通道布局
外環主通道
環島綜合運輸通道,起自海口,經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東方、洋浦、臨高,環繞至海口止,由海口通過跨海輪渡等方式與內地湛江連接。
“豐”字形主通道
一縱:海口經瓊中至三亞運輸通道,起自海口,經屯昌、瓊中、五指山、保亭,至三亞。
三橫:文昌至臨高運輸通道,起自文昌,經定安、澄邁,至臨高。瓊海至洋浦運輸通道,起自瓊海,經屯昌、儋州,至洋浦。陵水至東方運輸通道,起自陵水,經保亭、五指山、樂東,至東方。
海南綜合運輸通道建設項目
鐵路
規劃建設洋浦至儋州鐵路。規劃研究海口至三亞中線鐵路。研究以海口、三亞市為核心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規劃方案。開展跨瓊州海峽鐵路建設方案研究。
公路
建成瓊海經瓊中至洋浦高速公路。建設文昌經定安、澄邁至臨高,陵水經保亭、五指山、樂東至東方等高等級公路。建設海口經定安至瓊海、海口經澄邁至儋州、陵水經三亞至樂東等環島高速公路重點路段升級改造工程。研究推進環島高速公路向重點港。
建設海南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構建以海口、三亞全國性綜合樞紐為主,洋浦、文昌、瓊海、東方、瓊中、三沙等為基礎的綜合交通樞紐框架,延伸輻射范圍,提升戰略保障功能和國際服務能力。推進現代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加強鐵路車站與機場、大型客運碼頭、公路客運站等設施同站布置和無縫銜接,大力推廣“立體布局”“同臺換乘”模式,實現旅客便捷中轉換乘。建設海口、三亞、洋浦等國家物流樞紐。
海南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項目
港口
建設海口港、洋浦港集裝箱碼頭工程,以及海口港綜合客運樞紐、滾裝碼頭工程等。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構建便捷高效郵輪母港配套交通網絡。
機場
建設海口美蘭機場擴建工程。加快推進三亞新機場前期工作。開展儋州機場、東方/五指山機場前期工作。
創新投融資模式保證建設資金到位
根據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依法合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交通項目建設、運營和維護。研究建立交通基礎設施公益性、政策性補貼機制,完善交通設施用地綜合開發配套政策,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便利條件。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政策性、開發性等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支持力度,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支持保險資金通過債權、股權等多種方式參與海南重大通基礎設施建設。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