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能力,是工程機械行業的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作為行業“服務第一品牌”,剛剛過去的2020年,三一集團針對服務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數字化改造,加速全流程“上線”,致力于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人工”變為“智能”的服務轉型,引領行業邁入“數字化服務”的新時代。
耗時縮短70%
故障修復率提升8個點
2020年10月15日,福建某鐵路施工路段,一臺2008年產的老泵車發動機不升速、無法打泵,原因不明。為此,設備主管張先生在“客戶云”APP上“一鍵”創建了服務召請訂單。
在ECC中心的智能調度下,服務人員很快抵達。其首先調取了設備Lot運行參數,“前期數據無異常,初步判斷是控制模塊的問題。”聯合技術專家AR遠程會診后,30分鐘內,問題就被找到并解決——測速傳感器達到使用壽命年限,“更換就好了”。

“造成不升速原因很多,以前都是濾芯、油品、發動機‘全面排查’,有時耗上幾個小時都查不出原因。”張先生介紹,“現在用數字化手段,不到半小時就完事,耗時縮短70%以上,體驗極佳。”
據悉,依托48萬臺三一工程機械在C端互聯形成的大數據,早在服務人員出發前,ECC中心就已將故障預測的報告,要用到的維修工具、配件等發到其智能終端,設備維護效率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僅混凝土設備的一次性故障修復率就提升了8個百分點。”三一泵送服務負責人聶豫湘表示,數字化的維保手段日益成為三一服務的新武器、新常態。
聶豫湘介紹,目前,三一正在聯合騰訊,為集團旗下17個事業部搭建一個通用的智慧呼叫中心,將各體系現有服務渠道全部打通,并搭載一個最先進的智能知識庫。“未來我們的效率肯定還要繼續提升。”
98%服務業務可線上完成
投訴下降約40%
去年年初,正在老家探親的曹先生接到了客服人員的電話,原來,系統根據設備C端的動態健康模型分析,推測其斗軸套等近期存在損壞風險,需關注保養、換件等。當時,他的3臺SY485正在當地礦上作業。
按照提醒,曹先生馬上在“易維迅”APP上購買配件、召請服務等。“雖然不在現場,但一點也沒耽誤事。”曹先生表示,“什么功能都有,還可以隨時查看配件物流、人員軌跡、維護進度等。”

等到了“復工復產”時期,由于當時的零配件供應緊張,“礦上不少設備都‘干趴了窩’,只有我的一直滿負荷運轉”,曹先生表示,這2年,得益于大數據的故障預警、優化報告等,其設備規避了不少隱患。“數字化服務,確實增值!”他稱贊到。
據悉, 2020年,三一“易維迅”APP先后進行了3次大版本升級,已經進化到了11.0版本。目前,三一挖掘機、樁機約98%的服務業務可在線上完成,50%故障可以實現后臺預診斷,投訴糾紛同比下降約40%。
“最好的服務就是降低故障的發生。”三一重機服務支持部部長鐘友富表示,“客戶方便,流程透明,效率更高,效果立竿見影”。
深挖大數據
構建智能服務生態圈
2020年的“服務萬里行”也不同往年。通過OBD巡診功能,20000多臺三一挖掘機的巡檢及參數調校等,全部由終端自動完成。“人力少了50%,效率翻倍”,鐘友富介紹,“這在全球行業尚屬首次”。
這是當前三一數字化服務的一道縮影。

過去一年,三一集團投入重金,運用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等,對服務流程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升級。
在客戶前端,三一加速資源、數據整合,把工況、配件、維修、保養、找工程、找機手、找社群等“全周期、全范圍”的服務業務,統統放到了“客戶云”、“易維迅”等云端。

在后端,依托48萬臺三一工程機械形成的“挖掘機指數”,三一深度挖掘大數據,不斷開發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務項目,推動服務從“被動”到“主動”、從“人工”到“智能”,提升服務價值和效率。
“我們幾乎每一臺新設備都有相應的動態數字模型。”聶豫湘表示,“發動機轉速、機油壓力、燃油油位,駕駛員畫像等,不光有報表,還有分析、建議和預警等,讓客戶‘看得到、看得懂、用得上’,這才是‘價值服務’的新內涵。”

“作為行業服務‘第一品牌’,未來,三一希望構建一個智能的服務生態圈。”他表示,“帶動行業邁入服務數字化的新時代。”
數據顯示,目前,“易維迅”APP的月使用率高達99.3%,僅去年下半年就收到各類業務需求約36.5萬單,平均每單的處理周期由10分鐘縮短至40秒。
三一如何扛起“數字化服務”這面大旗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服務能力,是工程機械行業的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作為行業“服務第一品牌”,剛剛過去的2020年,三一集團針對服務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數字化改造,加速全流程“上線”,致力于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人工”變為“智能”的服務轉型,引領行業邁入“數字化服務”的新時代。
耗時縮短70%
故障修復率提升8個點
2020年10月15日,福建某鐵路施工路段,一臺2008年產的老泵車發動機不升速、無法打泵,原因不明。為此,設備主管張先生在“客戶云”APP上“一鍵”創建了服務召請訂單。
在ECC中心的智能調度下,服務人員很快抵達。其首先調取了設備Lot運行參數,“前期數據無異常,初步判斷是控制模塊的問題。”聯合技術專家AR遠程會診后,30分鐘內,問題就被找到并解決——測速傳感器達到使用壽命年限,“更換就好了”。
“造成不升速原因很多,以前都是濾芯、油品、發動機‘全面排查’,有時耗上幾個小時都查不出原因。”張先生介紹,“現在用數字化手段,不到半小時就完事,耗時縮短70%以上,體驗極佳。”
據悉,依托48萬臺三一工程機械在C端互聯形成的大數據,早在服務人員出發前,ECC中心就已將故障預測的報告,要用到的維修工具、配件等發到其智能終端,設備維護效率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僅混凝土設備的一次性故障修復率就提升了8個百分點。”三一泵送服務負責人聶豫湘表示,數字化的維保手段日益成為三一服務的新武器、新常態。
聶豫湘介紹,目前,三一正在聯合騰訊,為集團旗下17個事業部搭建一個通用的智慧呼叫中心,將各體系現有服務渠道全部打通,并搭載一個最先進的智能知識庫。“未來我們的效率肯定還要繼續提升。”
98%服務業務可線上完成
投訴下降約40%
去年年初,正在老家探親的曹先生接到了客服人員的電話,原來,系統根據設備C端的動態健康模型分析,推測其斗軸套等近期存在損壞風險,需關注保養、換件等。當時,他的3臺SY485正在當地礦上作業。
按照提醒,曹先生馬上在“易維迅”APP上購買配件、召請服務等。“雖然不在現場,但一點也沒耽誤事。”曹先生表示,“什么功能都有,還可以隨時查看配件物流、人員軌跡、維護進度等。”
等到了“復工復產”時期,由于當時的零配件供應緊張,“礦上不少設備都‘干趴了窩’,只有我的一直滿負荷運轉”,曹先生表示,這2年,得益于大數據的故障預警、優化報告等,其設備規避了不少隱患。“數字化服務,確實增值!”他稱贊到。
據悉, 2020年,三一“易維迅”APP先后進行了3次大版本升級,已經進化到了11.0版本。目前,三一挖掘機、樁機約98%的服務業務可在線上完成,50%故障可以實現后臺預診斷,投訴糾紛同比下降約40%。
“最好的服務就是降低故障的發生。”三一重機服務支持部部長鐘友富表示,“客戶方便,流程透明,效率更高,效果立竿見影”。
深挖大數據
構建智能服務生態圈
2020年的“服務萬里行”也不同往年。通過OBD巡診功能,20000多臺三一挖掘機的巡檢及參數調校等,全部由終端自動完成。“人力少了50%,效率翻倍”,鐘友富介紹,“這在全球行業尚屬首次”。
這是當前三一數字化服務的一道縮影。
過去一年,三一集團投入重金,運用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等,對服務流程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升級。
在客戶前端,三一加速資源、數據整合,把工況、配件、維修、保養、找工程、找機手、找社群等“全周期、全范圍”的服務業務,統統放到了“客戶云”、“易維迅”等云端。
在后端,依托48萬臺三一工程機械形成的“挖掘機指數”,三一深度挖掘大數據,不斷開發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務項目,推動服務從“被動”到“主動”、從“人工”到“智能”,提升服務價值和效率。
“我們幾乎每一臺新設備都有相應的動態數字模型。”聶豫湘表示,“發動機轉速、機油壓力、燃油油位,駕駛員畫像等,不光有報表,還有分析、建議和預警等,讓客戶‘看得到、看得懂、用得上’,這才是‘價值服務’的新內涵。”
“作為行業服務‘第一品牌’,未來,三一希望構建一個智能的服務生態圈。”他表示,“帶動行業邁入服務數字化的新時代。”
數據顯示,目前,“易維迅”APP的月使用率高達99.3%,僅去年下半年就收到各類業務需求約36.5萬單,平均每單的處理周期由10分鐘縮短至40秒。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