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或“天成公司”)的車間里,懸掛的“卡特專線”的標識牌清晰可見。這條專供卡特彼勒的產品裝配線,是天成和卡特彼勒十幾年緊密合作的真實寫照,也是天成努力實現客戶承諾的最好例證。

合作之路
卡特彼勒和天成的接觸始于2002年,當時,天成已經成功向不少國內工程機械品牌供貨,也是山工機械品牌(2005年由卡特彼勒收購)的獨家座椅供應商。

天成公司大門
對于卡特彼勒,天成表現出了強烈的合作意愿。當時在沒有實際訂單的情況下,天成依然按照卡特彼勒團隊提出的要求對內部管理和質量體系等方面進行了認真快速的改進。
為了促成和卡特彼勒的合作,天成特意從美國聘請了熟悉卡特彼勒的資深研發工程師幫助天成設計開發。通過雙方團隊的共同努力,天成團隊從生產到設計研發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全方位提升。
自此,天成開始參與更多機型的座椅供應,成為卡特彼勒的戰略供應商,向卡特彼勒全球十幾家工廠供貨。
天成公司董事長陳邦銳說:“我們與卡特彼勒合作的出發點是學習,包括管理體系和價值體系,這是我們整個團隊達成的共識。事實也證明,我們確實學到了很多。”

天成生產線
卡特彼勒公司采購經理余仁軍表示,卡特彼勒在產品開發設計、生產流程等多個方面為天成提供人員、技術的支持,幫助他們持續提高。
精益之路
2007年,陳邦銳為天成導入精益生產,但由于準備不足效果不理想而暫停。兩年后,在卡特彼勒的推動下,天成派出團隊參加六西格瑪和卡特彼勒生產體系(CPS)培訓,再次開啟了精益之路。
現在,天成擁有十幾名黑帶,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產品體系和平臺,完成了物流系統從依賴個人手工作業到成套化和工位設計的改進,也實現了流水線生產以及重點工序的自動化。

天成質量展板
然而,天成的精益之路并非從此一帆風順。2016年,天成出口的產品出現質量控制問題,這促使天成與卡特彼勒開始進行長達三年的精益改善項目。卡特彼勒黑帶專家每個月兩次到天成進行推廣指導和現場審核,不但把精益理念應用于天成自身的產品生產,還延伸到二級供應商端。2018年,天成進入到精益生產的第二階段,現場、成本和質量水平得到不斷改善。
研發之路
合作之初,天成曾特設了一個卡特彼勒辦公室,卡特彼勒團隊不定期到天成進行交流。當時,天成對一些關鍵功能的開發經驗有限,完全依照卡特彼勒圖紙打樣生產。為幫助天成提高開發設計能力,卡特彼勒從美國和日本派遣經驗豐富的設計和開發工程師到天成工作,與天成團隊共同合作。
現在,天成形成了完整的研發團隊,擁有三個自主研發中心和160多名研發人員,每年投入營業收入的5%用于研發,打造起了獨立的座椅開發能力。在卡特彼勒的推動下,天成陸續引進了50多臺先進檢測儀器設備,對零部件和整機座椅的驗證能力也得到了國家認可。不僅如此,天成還承擔多個有關座椅技術的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并成為工程機械座椅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

天成為卡特彼勒制作的座椅
近幾年,天成進入了乘用車和航空領域,對研發進行了通用化平臺化建設,把汽車座椅的精致工藝和舒適性設計、飛機座椅的輕量化和安全性要求優化應用到工程機械座椅的開發之中。
持續發展之路
在天成的價值觀里,有三點與卡特彼勒幾乎一致 ——“誠信、團隊、承諾”。陳邦銳表示,價值觀認同是天成與卡特彼勒能夠合作緊密的主要原因,天成希望學習卡特彼勒的企業文化,并得到員工的廣泛認同。
企業領導人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陳邦銳的小兒子大學畢業后加入天成參與企業經營,參加過卡特彼勒面向供應商二代接班人的培養項目,不僅在卡特彼勒參與領導力和黑帶培訓,還在卡特彼勒徐州工廠實習過三個月。這些都加深了他對卡特彼勒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雙方的持續合作。

陳邦銳的兒子在參加卡特彼勒面向供應商的黑帶培訓
在可持續發展深入人心的今天,天成對工廠的環保要求嚴格。公司建筑覆蓋太陽能板,積極投資引進自動化設備和先進工藝,并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以有效減少能耗。同時,天成也把航空座椅產品的鋁合金一次成型技術應用于工程機械行業,減少加工流程,提高環保性。陳邦銳說,“打好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才能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合作共贏
陳邦銳說,“天成很幸運能成為卡特彼勒的戰略供應商。合作以來,卡特彼勒始終關注、支持和幫助天成發展。天成視卡特彼勒為標桿,以卡特彼勒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努力為卡特彼勒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天成實驗室
在中國發展四十五年來,卡特彼勒致力于把自身先進的生產和管理理念推廣到包含天成在內的中國本地供應商群體。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卡特彼勒和中國供應商的合作不斷加深,從質量控制到產品的協同研發,從現場指導到關鍵崗位的培養,從管理理念的導入到文化和戰略的一致性,打造了在全球供應體系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產業價值鏈。未來,卡特彼勒也將繼續攜手中國供應商,助力他們以實干成就夢想!
座椅情緣:卡特彼勒攜手供應商天成共同成長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在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或“天成公司”)的車間里,懸掛的“卡特專線”的標識牌清晰可見。這條專供卡特彼勒的產品裝配線,是天成和卡特彼勒十幾年緊密合作的真實寫照,也是天成努力實現客戶承諾的最好例證。
合作之路
卡特彼勒和天成的接觸始于2002年,當時,天成已經成功向不少國內工程機械品牌供貨,也是山工機械品牌(2005年由卡特彼勒收購)的獨家座椅供應商。
天成公司大門
對于卡特彼勒,天成表現出了強烈的合作意愿。當時在沒有實際訂單的情況下,天成依然按照卡特彼勒團隊提出的要求對內部管理和質量體系等方面進行了認真快速的改進。
為了促成和卡特彼勒的合作,天成特意從美國聘請了熟悉卡特彼勒的資深研發工程師幫助天成設計開發。通過雙方團隊的共同努力,天成團隊從生產到設計研發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全方位提升。
自此,天成開始參與更多機型的座椅供應,成為卡特彼勒的戰略供應商,向卡特彼勒全球十幾家工廠供貨。
天成公司董事長陳邦銳說:“我們與卡特彼勒合作的出發點是學習,包括管理體系和價值體系,這是我們整個團隊達成的共識。事實也證明,我們確實學到了很多。”
天成生產線
卡特彼勒公司采購經理余仁軍表示,卡特彼勒在產品開發設計、生產流程等多個方面為天成提供人員、技術的支持,幫助他們持續提高。
精益之路
2007年,陳邦銳為天成導入精益生產,但由于準備不足效果不理想而暫停。兩年后,在卡特彼勒的推動下,天成派出團隊參加六西格瑪和卡特彼勒生產體系(CPS)培訓,再次開啟了精益之路。
現在,天成擁有十幾名黑帶,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產品體系和平臺,完成了物流系統從依賴個人手工作業到成套化和工位設計的改進,也實現了流水線生產以及重點工序的自動化。
天成質量展板
然而,天成的精益之路并非從此一帆風順。2016年,天成出口的產品出現質量控制問題,這促使天成與卡特彼勒開始進行長達三年的精益改善項目。卡特彼勒黑帶專家每個月兩次到天成進行推廣指導和現場審核,不但把精益理念應用于天成自身的產品生產,還延伸到二級供應商端。2018年,天成進入到精益生產的第二階段,現場、成本和質量水平得到不斷改善。
研發之路
合作之初,天成曾特設了一個卡特彼勒辦公室,卡特彼勒團隊不定期到天成進行交流。當時,天成對一些關鍵功能的開發經驗有限,完全依照卡特彼勒圖紙打樣生產。為幫助天成提高開發設計能力,卡特彼勒從美國和日本派遣經驗豐富的設計和開發工程師到天成工作,與天成團隊共同合作。
現在,天成形成了完整的研發團隊,擁有三個自主研發中心和160多名研發人員,每年投入營業收入的5%用于研發,打造起了獨立的座椅開發能力。在卡特彼勒的推動下,天成陸續引進了50多臺先進檢測儀器設備,對零部件和整機座椅的驗證能力也得到了國家認可。不僅如此,天成還承擔多個有關座椅技術的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并成為工程機械座椅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
天成為卡特彼勒制作的座椅
近幾年,天成進入了乘用車和航空領域,對研發進行了通用化平臺化建設,把汽車座椅的精致工藝和舒適性設計、飛機座椅的輕量化和安全性要求優化應用到工程機械座椅的開發之中。
持續發展之路
在天成的價值觀里,有三點與卡特彼勒幾乎一致 ——“誠信、團隊、承諾”。陳邦銳表示,價值觀認同是天成與卡特彼勒能夠合作緊密的主要原因,天成希望學習卡特彼勒的企業文化,并得到員工的廣泛認同。
企業領導人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陳邦銳的小兒子大學畢業后加入天成參與企業經營,參加過卡特彼勒面向供應商二代接班人的培養項目,不僅在卡特彼勒參與領導力和黑帶培訓,還在卡特彼勒徐州工廠實習過三個月。這些都加深了他對卡特彼勒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雙方的持續合作。
陳邦銳的兒子在參加卡特彼勒面向供應商的黑帶培訓
在可持續發展深入人心的今天,天成對工廠的環保要求嚴格。公司建筑覆蓋太陽能板,積極投資引進自動化設備和先進工藝,并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以有效減少能耗。同時,天成也把航空座椅產品的鋁合金一次成型技術應用于工程機械行業,減少加工流程,提高環保性。陳邦銳說,“打好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才能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合作共贏
陳邦銳說,“天成很幸運能成為卡特彼勒的戰略供應商。合作以來,卡特彼勒始終關注、支持和幫助天成發展。天成視卡特彼勒為標桿,以卡特彼勒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努力為卡特彼勒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天成實驗室
在中國發展四十五年來,卡特彼勒致力于把自身先進的生產和管理理念推廣到包含天成在內的中國本地供應商群體。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卡特彼勒和中國供應商的合作不斷加深,從質量控制到產品的協同研發,從現場指導到關鍵崗位的培養,從管理理念的導入到文化和戰略的一致性,打造了在全球供應體系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產業價值鏈。未來,卡特彼勒也將繼續攜手中國供應商,助力他們以實干成就夢想!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