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毛澤東去世后,坊間一度有諸種傳說,說毛澤東不懂經濟,當時筆者正處于中學和大學時代,對毛澤東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當然只能人云亦云,認為毛澤東長于軍事短于經濟。
但是,隨著筆者年齡的成長,以及對毛澤東研究的逐步深入,才發現毛澤東不但是偉大的軍事家,更是偉大的經濟學家,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特別是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建設時代,其有關于經濟建設的思想就已經非常的成熟,而且遠遠領先于時代,其許多有關經濟的思想與方法,即使在當今已經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后,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發和啟迪。
通讀《毛澤東選集》,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從1933年8月12日開始,《毛澤東選集》中選錄的文章,先后是《必須注意經濟工作》(1933年8月12日);《怎樣分析農村階級》(1933年10月);《我們的經濟政策》(1934年1月);《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

之后,《毛澤東選集》的入選文章,突然進入抗日戰爭時代,先是《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然后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然后是《實踐論》、《矛盾論》。
通讀《毛澤東傳》和《毛澤東年譜》,我們會驚然的發現,從1931年11月初的“贛南會議”開始,毛澤東的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本本主義,被斥責為“狹隘經驗論”。
此后,毛澤東在遭受嚴厲批判的情況下,出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在1932年10月3日至8日召開的著名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受到嚴厲的“錯誤”批評和“指責”:
“對革命勝利和紅軍力量估計不足”,“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消極怠工”,“純粹防御路線”,“專去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主要危險”,會議認為毛澤東“承認與了解錯誤不夠”,堅決不贊成由他“負戰爭指揮全責”,會議批準毛澤東“暫時請病假”。
由此,在毛澤東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為嚴重的“打擊”開始了。
與瞿秋白同志在遭遇巨大打擊之后消沉不同,毛澤東在被“剝奪軍權”之后,依然“忍辱負重”,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徹底失敗,開始紅軍“長征”之前,毛澤東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依然肩負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職責,“盡心盡力”地抓起“經濟工作”來。
學習毛澤東在此時期的《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怎樣分析農村階級》、《我們的經濟政策》,尤其是《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我們得到的戰略啟發如下:
第一,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從《古田會議決議》開始,毛澤東就已經明確,人民軍隊是“戰略定位”,人民戰爭是“商業模式”,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是“方法論”,但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核心是“人民”。
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沒有人民的依靠和依托,也沒有這支軍隊的一切。
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澤東強調:“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

從來惜墨如金的毛澤東,在此不惜“婆婆媽媽”的說道:
“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
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為了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要想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
那么,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
第二,真正的銅墻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面對“第五次反圍剿”,國民黨軍隊大筑“烏龜殼”—碉堡,毛澤東清醒地指出:
同志們,這果然是銅墻鐵壁嗎?一點也不是。你們看,幾千年來,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宮殿還不堅固嗎?群眾一起來,一個個都倒了。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
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第三,重要的問題是“方法”,不但要提出任務,“嚴重地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方法。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
無數的組織,在戰略執行中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關鍵是“執行的方法”出了問題。
“出主意”,“用干部”,是毛澤東領導方法的重要主題。
“出主意”,顯然是個“方法”的問題。
僅僅提出“問題”,而不能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不是領導,更不是有“水平的”的領導。
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
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
因此,對于領導者來說,僅僅告訴下屬“做什么”,那是不夠的。毛澤東告訴我們,不僅要告訴下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訴下屬“怎么做”和“為什么做”,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跟毛澤東學戰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在毛澤東去世后,坊間一度有諸種傳說,說毛澤東不懂經濟,當時筆者正處于中學和大學時代,對毛澤東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當然只能人云亦云,認為毛澤東長于軍事短于經濟。
但是,隨著筆者年齡的成長,以及對毛澤東研究的逐步深入,才發現毛澤東不但是偉大的軍事家,更是偉大的經濟學家,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特別是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建設時代,其有關于經濟建設的思想就已經非常的成熟,而且遠遠領先于時代,其許多有關經濟的思想與方法,即使在當今已經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后,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發和啟迪。
通讀《毛澤東選集》,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從1933年8月12日開始,《毛澤東選集》中選錄的文章,先后是《必須注意經濟工作》(1933年8月12日);《怎樣分析農村階級》(1933年10月);《我們的經濟政策》(1934年1月);《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
之后,《毛澤東選集》的入選文章,突然進入抗日戰爭時代,先是《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然后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然后是《實踐論》、《矛盾論》。
通讀《毛澤東傳》和《毛澤東年譜》,我們會驚然的發現,從1931年11月初的“贛南會議”開始,毛澤東的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本本主義,被斥責為“狹隘經驗論”。
此后,毛澤東在遭受嚴厲批判的情況下,出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在1932年10月3日至8日召開的著名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受到嚴厲的“錯誤”批評和“指責”:
“對革命勝利和紅軍力量估計不足”,“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消極怠工”,“純粹防御路線”,“專去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主要危險”,會議認為毛澤東“承認與了解錯誤不夠”,堅決不贊成由他“負戰爭指揮全責”,會議批準毛澤東“暫時請病假”。
由此,在毛澤東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為嚴重的“打擊”開始了。
與瞿秋白同志在遭遇巨大打擊之后消沉不同,毛澤東在被“剝奪軍權”之后,依然“忍辱負重”,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徹底失敗,開始紅軍“長征”之前,毛澤東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依然肩負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職責,“盡心盡力”地抓起“經濟工作”來。
學習毛澤東在此時期的《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怎樣分析農村階級》、《我們的經濟政策》,尤其是《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我們得到的戰略啟發如下:
第一,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從《古田會議決議》開始,毛澤東就已經明確,人民軍隊是“戰略定位”,人民戰爭是“商業模式”,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是“方法論”,但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核心是“人民”。
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沒有人民的依靠和依托,也沒有這支軍隊的一切。
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澤東強調:“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
從來惜墨如金的毛澤東,在此不惜“婆婆媽媽”的說道:
“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
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為了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要想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
那么,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
第二,真正的銅墻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面對“第五次反圍剿”,國民黨軍隊大筑“烏龜殼”—碉堡,毛澤東清醒地指出:
同志們,這果然是銅墻鐵壁嗎?一點也不是。你們看,幾千年來,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宮殿還不堅固嗎?群眾一起來,一個個都倒了。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
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第三,重要的問題是“方法”,不但要提出任務,“嚴重地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方法。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
無數的組織,在戰略執行中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關鍵是“執行的方法”出了問題。
“出主意”,“用干部”,是毛澤東領導方法的重要主題。
“出主意”,顯然是個“方法”的問題。
僅僅提出“問題”,而不能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不是領導,更不是有“水平的”的領導。
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
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
因此,對于領導者來說,僅僅告訴下屬“做什么”,那是不夠的。毛澤東告訴我們,不僅要告訴下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訴下屬“怎么做”和“為什么做”,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