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工程機械從業者
是一個令人驕傲的職業
這不僅是一種掙錢的方式
更是見證
這大江大河變美變好的歷程
動態黑色音符
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
這位亮相央視的徐州小伙
從牛蒡種植“跨界”道路機械
他壓平的是別人的致富路
鋪就的也是自己的人生路
《走村直播看脫貧》
“我就是村里第一批靠牛蒡種植致富的人!”
在央視財經《走村直播看脫貧》首站直播中,徐工道路機械用戶王迪坤笑著走進鏡頭,并順勢拔起身邊一棵牛蒡,把他通過牛蒡種植,而后經營工程機械以突破貧窮困境致富的故事娓娓道來。

徐工大客戶王迪坤向主持人熱情介紹他的奮斗故事
7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首站來到徐州豐縣范樓鎮齊閣村。
為何聚焦這里?原來這不僅是美麗的“牛蒡之鄉”,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先行者。
除了當地農戶、牛蒡深加工生產經營主體、當地政府領導亮相直播, 由牛蒡發家,在工程機械行業摸爬滾打20年的王迪坤也率性出鏡。全國觀眾通過直播看到以王迪坤為代表的勤勞致富的徐州人民,也看到從牛蒡種植“跨界”工程機械,極具徐州特色的“致富路徑”!

把家鄉的“牛蒡”帶出去
1998年,王迪坤退伍返鄉。由于當時家里經濟困難,回到家鄉的他看中了牛蒡種植的產業。
“
剛開始種植牛蒡先是試種兩畝,那時七八元一斤,后來發現是個好路子,我就擴大了種植規模,通過牛蒡我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王迪坤帶領著兄弟姐妹以及全村人民走上了牛蒡種植之路。村里考慮到他踏實能干,特別派他外出學習,內容就是如何把牛蒡推廣出去!

在工地上親自監督設備保養的王迪坤
去外地培訓學習時的王迪坤,無意中看到一臺正在施工的徐工壓路機。
“
村里都是泥土地,下雨后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日常同行都很困難。如果我來修路,也是支持牛蒡產業的一種方式,要想富先修路。而且自己的家鄉就是工程機械之都,身為一名農民,既要發展牛蒡產業,也要支持家鄉的交通建設!
”

王迪坤前后20年的變化
利用牛蒡賺得的第一桶金,王迪坤購買了第一臺壓路機就是家鄉的“徐工牌”。他開始對牛蒡基地的路進行修整,方便牛蒡向外運輸。
好酒不怕巷子深,經過村民們不懈的努力,齊閣村的牛蒡陸續推銷至蘇魯豫皖等省市。

把家鄉的“XCMG”帶出去
自2000年起,王迪坤便正式轉戰工程機械行業。
他將業務開拓重點放在了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的湖北省,成立了鄂州市立德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通過與湖北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很快就在當地的道路施工領域內嶄露頭角。

從擁有第一臺,到如今擁有四十余臺徐工設備。與徐工合作20年,王迪坤的業務目前延伸到湖北、湖南、浙江、貴州、廣西和云南等地。王迪坤直言道:“徐工高可靠性的產品和全身心的服務是我成功的重要保障!我助家鄉父老脫貧,家鄉牛蒡和徐工助我脫貧!”
央視關注!從牛蒡“跨界”工程,他的致富方式很“徐工”!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為什么說工程機械從業者
是一個令人驕傲的職業
這不僅是一種掙錢的方式
更是見證
這大江大河變美變好的歷程
動態黑色音符
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
這位亮相央視的徐州小伙
從牛蒡種植“跨界”道路機械
他壓平的是別人的致富路
鋪就的也是自己的人生路
《走村直播看脫貧》
“我就是村里第一批靠牛蒡種植致富的人!”
在央視財經《走村直播看脫貧》首站直播中,徐工道路機械用戶王迪坤笑著走進鏡頭,并順勢拔起身邊一棵牛蒡,把他通過牛蒡種植,而后經營工程機械以突破貧窮困境致富的故事娓娓道來。
徐工大客戶王迪坤向主持人熱情介紹他的奮斗故事
7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首站來到徐州豐縣范樓鎮齊閣村。
為何聚焦這里?原來這不僅是美麗的“牛蒡之鄉”,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先行者。
除了當地農戶、牛蒡深加工生產經營主體、當地政府領導亮相直播, 由牛蒡發家,在工程機械行業摸爬滾打20年的王迪坤也率性出鏡。全國觀眾通過直播看到以王迪坤為代表的勤勞致富的徐州人民,也看到從牛蒡種植“跨界”工程機械,極具徐州特色的“致富路徑”!
把家鄉的“牛蒡”帶出去
1998年,王迪坤退伍返鄉。由于當時家里經濟困難,回到家鄉的他看中了牛蒡種植的產業。
“
剛開始種植牛蒡先是試種兩畝,那時七八元一斤,后來發現是個好路子,我就擴大了種植規模,通過牛蒡我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王迪坤帶領著兄弟姐妹以及全村人民走上了牛蒡種植之路。村里考慮到他踏實能干,特別派他外出學習,內容就是如何把牛蒡推廣出去!
在工地上親自監督設備保養的王迪坤
去外地培訓學習時的王迪坤,無意中看到一臺正在施工的徐工壓路機。
“
村里都是泥土地,下雨后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日常同行都很困難。如果我來修路,也是支持牛蒡產業的一種方式,要想富先修路。而且自己的家鄉就是工程機械之都,身為一名農民,既要發展牛蒡產業,也要支持家鄉的交通建設!
”
王迪坤前后20年的變化
利用牛蒡賺得的第一桶金,王迪坤購買了第一臺壓路機就是家鄉的“徐工牌”。他開始對牛蒡基地的路進行修整,方便牛蒡向外運輸。
好酒不怕巷子深,經過村民們不懈的努力,齊閣村的牛蒡陸續推銷至蘇魯豫皖等省市。
把家鄉的“XCMG”帶出去
自2000年起,王迪坤便正式轉戰工程機械行業。
他將業務開拓重點放在了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的湖北省,成立了鄂州市立德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通過與湖北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很快就在當地的道路施工領域內嶄露頭角。
從擁有第一臺,到如今擁有四十余臺徐工設備。與徐工合作20年,王迪坤的業務目前延伸到湖北、湖南、浙江、貴州、廣西和云南等地。王迪坤直言道:“徐工高可靠性的產品和全身心的服務是我成功的重要保障!我助家鄉父老脫貧,家鄉牛蒡和徐工助我脫貧!”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