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組織,一家企業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會回答:賺錢。
但是,賺錢是一家企業的功能良好運行的結果,而非企業的功能。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是這樣說的:
企業的功能只有兩件事:一是營銷,二是創新,其他的都是成本。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是這樣說的:
紅軍首先是一支“戰斗隊”,然后還是一支“工作隊”和“宣傳隊”,紅軍是“三隊合一”。
針對于組織功能,德魯克說的是功能要素,毛澤東說的是戰略定位,從概念的提煉和表述的準確程度來判斷,德魯克和毛澤東,誰的水平更高其實一目了然。
一個組織的功能是復合的,一個組織的價值也是復合的。沒有組織功能的復合,就不會有組織價值的復合。
一個組織,尤其是處于初創階段的組織,都會和初創階段的紅軍一樣,會犯“單純軍事觀點”的錯誤。
什么叫“單純軍事觀點”?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說的好:
以為紅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仿佛,只是單純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
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如果說每個組織的成員,都具備了“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三隊合一”的功能,那么我想問,這是一個什么人?
這是一個“軍政雙優”的司令員兼政委。
當一個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人人都是“軍政雙優”的優秀的“司令員兼政委”的時候,這樣的一個組織會實現怎樣的“滾雪球”式的“爆炸式”的發展呢?
1935年11月5日,當中央紅軍勝利結束長征到達陜北的時候,毛澤東說我們的紅軍由出發時的8萬人,只剩下了不到1萬人。
全面抗戰爆發后,紅軍被改變為八路軍115師、129師和120師,計3萬人,如果再加上由南方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我黨的軍事力量不過4萬人。
就是不過區區的4萬人馬,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由于正確地執行了黨中央、毛主席深入敵后,化整為零,深入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放手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每人都獨立地承擔起“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的“三隊合一”工作職責,當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八年抗戰結束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革命根據地實現了這樣驚人的發展:
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20余萬人,民兵發展到260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到100萬平方公里,根據地人口1億人。
由此,擁有了國民黨發動的全面內戰爆發后,與國民黨進行決戰的物質基礎。
那么,“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的“三隊合一”的組織職能建設,對我們企業管理來說有什么啟發呢?
第一,永遠記住,組織分工是手段,組織功能輸出是目的。越是專業化分工,越是要核心功能合一。以我30年的企業咨詢經驗看,在無數的企業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單純業務觀點”,許多部門的一把手只記得自己部門的職責、自己部門的利益,忘記了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宗旨,以及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需要的組織功能是“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三隊合一”。
第二,“三隊合一”的本質,是立足于“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組織宗旨基礎上,實現組織功能的戰略協同。戰略是全局,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但是戰略的全局不僅僅是“局部之合”,而是高于“局部之合”,要實現“1+1”大于“2”的戰略協同之目的。
第三,“三隊合一”是設計新型戰略組織的理論依據。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崛起,建立在強大平臺支撐之上的“戰略執行鐵三角”,成為組織戰略創新的焦點。如華為公司的以“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交付專家”組成的面向客戶的——“鐵三角”作戰單元;美軍“信息情報專家”、“火力炸彈專家”,“戰斗專家”——“輕足跡”作戰單元;濟南韓都衣舍“設計師”、“網絡推廣師”、“供應鏈師”——“三人小組”組織新模式,其新型戰略組織設計的理論源泉,無不是自覺不自覺的來自于毛澤東“三隊合一”的戰略思想。
跟毛澤東學戰略?“三隊合一”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作為一個組織,一家企業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會回答:賺錢。
但是,賺錢是一家企業的功能良好運行的結果,而非企業的功能。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是這樣說的:
企業的功能只有兩件事:一是營銷,二是創新,其他的都是成本。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是這樣說的:
紅軍首先是一支“戰斗隊”,然后還是一支“工作隊”和“宣傳隊”,紅軍是“三隊合一”。
針對于組織功能,德魯克說的是功能要素,毛澤東說的是戰略定位,從概念的提煉和表述的準確程度來判斷,德魯克和毛澤東,誰的水平更高其實一目了然。
一個組織的功能是復合的,一個組織的價值也是復合的。沒有組織功能的復合,就不會有組織價值的復合。
一個組織,尤其是處于初創階段的組織,都會和初創階段的紅軍一樣,會犯“單純軍事觀點”的錯誤。
什么叫“單純軍事觀點”?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說的好:
以為紅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仿佛,只是單純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
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如果說每個組織的成員,都具備了“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三隊合一”的功能,那么我想問,這是一個什么人?
這是一個“軍政雙優”的司令員兼政委。
當一個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人人都是“軍政雙優”的優秀的“司令員兼政委”的時候,這樣的一個組織會實現怎樣的“滾雪球”式的“爆炸式”的發展呢?
1935年11月5日,當中央紅軍勝利結束長征到達陜北的時候,毛澤東說我們的紅軍由出發時的8萬人,只剩下了不到1萬人。
全面抗戰爆發后,紅軍被改變為八路軍115師、129師和120師,計3萬人,如果再加上由南方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我黨的軍事力量不過4萬人。
就是不過區區的4萬人馬,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由于正確地執行了黨中央、毛主席深入敵后,化整為零,深入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放手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每人都獨立地承擔起“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的“三隊合一”工作職責,當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八年抗戰結束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革命根據地實現了這樣驚人的發展:
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20余萬人,民兵發展到260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到100萬平方公里,根據地人口1億人。
由此,擁有了國民黨發動的全面內戰爆發后,與國民黨進行決戰的物質基礎。
那么,“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的“三隊合一”的組織職能建設,對我們企業管理來說有什么啟發呢?
第一,永遠記住,組織分工是手段,組織功能輸出是目的。越是專業化分工,越是要核心功能合一。以我30年的企業咨詢經驗看,在無數的企業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單純業務觀點”,許多部門的一把手只記得自己部門的職責、自己部門的利益,忘記了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宗旨,以及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需要的組織功能是“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三隊合一”。
第二,“三隊合一”的本質,是立足于“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組織宗旨基礎上,實現組織功能的戰略協同。戰略是全局,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但是戰略的全局不僅僅是“局部之合”,而是高于“局部之合”,要實現“1+1”大于“2”的戰略協同之目的。
第三,“三隊合一”是設計新型戰略組織的理論依據。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崛起,建立在強大平臺支撐之上的“戰略執行鐵三角”,成為組織戰略創新的焦點。如華為公司的以“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交付專家”組成的面向客戶的——“鐵三角”作戰單元;美軍“信息情報專家”、“火力炸彈專家”,“戰斗專家”——“輕足跡”作戰單元;濟南韓都衣舍“設計師”、“網絡推廣師”、“供應鏈師”——“三人小組”組織新模式,其新型戰略組織設計的理論源泉,無不是自覺不自覺的來自于毛澤東“三隊合一”的戰略思想。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